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,是祖先智慧的结晶。蕴含在农耕文化中的吃苦耐劳、坚强奋斗的民族精神和高贵品质是我们要传承发扬的,其中有三大类农耕文化工艺品道具是非常常见的,在南北地区都会见到。
犁,特性坚韧执着,勇往直前。是传统农业时代具有代表性的农具之一,选用的木材多为防水性较好并且木质坚硬的木质,例如青冈木和皂角木,犁使用方法为牛在前面拉,人在后面掌握,将田里的土翻一遍,让来年的稻谷收成更好。
耙,南方水稻广泛使用的大型农具之一,和犁使用同样的材质,用途是将犁翻出来的大块泥土进行碾碎铺平的田地里。一般也是牛仔前面拉,人则踩在耙上,给泥土梳理平整,让秧苗更好的成长。
风车,最大程度地保留了传统木制器具的加工工艺,连接部分一律采用榫卯结构。固定构件结实牢固;活动构件可装可卸。风叶、曲柄、开关、漏斗都要有一定的规律,主要用途为处理各类农作物收获以后的杂质,壳。以此成为中国农耕文化工艺品道具的精品。
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,农耕文明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母体和基础。在我国辽阔的土地上,已发现了成千上万处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的遗址。考古证明,距今五六千年前在我国的黄河流 域、长江流域等诸多区域就有了相当发达的农耕文明。在漫长的传统农业经济社会里,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勤劳和智慧,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化。
光辉灿烂的农耕文化,不但决定了中华民族历史的进程,书写了中国人的伟大与自豪,今天仍然渗透在我们的生活中,特别是乡村社会生活的各各方面。但是,农耕文化一直受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冲击,因此,收藏中国农耕道具文化工艺品的内涵及其当代价值,在保护、传承和利用农耕文化,具有十分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重要意义。